☆太魯閣砂卡礑步道:第二天一早一夥人出發去健康一下,首站就是知名的太魯閣,由於時間不算充裕,所以選擇比較近的砂卡礑步道。砂卡礑的原意是臼齒的意思,因為當初有挖掘到臼齒而得名,這條步道是日據時代為了建造立霧溪發電廠而設。
車子可以停遊客中心,或是就近開過這座橋後,一旁有個小小停車場,所以建議選擇非假日來,應該比較有可能有停車位。
沿路走的算輕鬆,有樹蔭或是岩洞遮蔽,即使夏天來也算不會太熱。步道沿途可以看到美麗的峽谷景色,也有數個休息區。
全都用手機拍的,效果就...不過現場看真的很美唷。
走到盡頭有個原住民賣店,一旁就可以走下去玩水囉。話說這兒的岩石都好美,真想扛回家(大誤~~~小石子也不行唷!)
清澈的溪水,讓人暑氣全消。
原本還可以繼續走進去,由於被沖毀,就只能到這兒囉。來回約兩小時...
☆大東風漁夫料理:本來要去太魯閣入口處的藍藍餐廳用餐,無奈星期一還是塞滿了觀光客,於是又回花蓮市區用餐。這次選擇這家跟漁港合作的海產店,主打無菜單海鮮料理,一個人500。整體而言,料理手法一般,就不在贅述了...
一魚多吃,紅燒清蒸...
脆脆的是魚皮嗎?!還是魚內臟?!
魚眼...沒人敢吃...
高麗菜頗甜倒是。
這蝦子也太多隻了吧...鹽悶蝦能保留原始蝦的鮮甜,肉質也算新鮮,蝦膏算濃郁。
☆蒲公英:位於花蓮市郊區,離海岸路很近,店家的環境很有歐風的感覺。這天下午頗炎熱,本想去邊境法式點心坊,由於大家都想找地方午休一下,於是選擇這家空間比較悠閒寬闊的甜點店。
雖然是星期一下午,又是非熱鬧市中心,這兒仍然接近客滿狀態,可見多有名氣。
這家的甜點、飲料都算頗有水準,沙發座位很適合來小憩一下。
這家的食材頗講究,還是用日本的一保堂抹茶粉呢~這點就贏了許多西部的甜點店。
英式檸檬蛋糕,清新的檸檬味道,扎實的蛋糕體,還不錯。
☆阿之寶瘋茶館:傍晚時分,回到市區繼續探險。阿之寶就在鐵道藝術村對面,是間老屋改造後的文創空間,可惜星期一鐵道藝術村休館,只好先逛阿之寶囉。這家算是文創商店,一樓有復古玩意,二樓有創意商品可以購買,三樓是類似咖啡館的場所。
二三樓間採用交錯的木樑,整個空間的視覺很加分。
離開花蓮前,來這用個簡餐墊底。這家提供的菜色選擇很多,除了有花蓮當地的特色食材外,也有台灣其他各地的,真的走文創路線的餐點風格。料理手法首重健康,也因此不會有過份負擔。鐵板土雞燒($350),選用台東鹿野的黃皮土雞,還有有機豆腐、有機蛋哩,整體味道偏向壽喜燒。
味噌合鴨蔬菜鍋($250),採用台南的老店味噌醬,以及花蓮玉里的櫻桃鴨。
馬告鹹豬肉($250),味道比較重一些,帶著檸檬香氣的馬告跟豬肉很搭。
既然來了花蓮,不可或缺伴手禮,因此也挑了幾家之前沒買過的特色小吃...
☆廣來商店:位於花蓮體育場旁,算是近期很夯的伴手禮小店。五十幾年的歷史,店家很有滄桑復古風,我也來個假掰照,哈哈~這家主打各種炭烤肉乾,豬肉乾($100)可以常溫保存,而牛肉乾($200)偏溼,得冷藏。豬肉適合直接吃,味道夠香,牛肉味道偏重也夠辣,適合當下酒菜。
☆麵包叔叔烘培坊:這家的爆漿檸檬土司也是招牌,土司麵包體夠細緻,裡頭的酸甜檸檬醬也很搭,還不錯的伴手禮。
當然啦,花蓮的麻薯也是必買的,最好買現做的那種,口感比較好,但是只能放兩天唷。